最近,國資頻頻出手,“援助”那些處于險境或困境的民營房企。
昨天,恒大宣布信達高管梁森林進入董事會,作為恒大風險化解委員會成員之一,信達這一次舉動,向外界傳遞了國資對恒大風險處置工作的持續推進。
上個月末,深圳國企特區建發集團擬認購華南城配發的33.5億股新股,將成為華南城最大的單一股東。
上周有一連串國資援手的消息:祥生控股出售一家虧損公司,接盤者為浙江國資;在10.6億元收購禹洲物業半個月后,華潤萬象生活又收購了中南服務全部股權;上海國資委全資子公司以10.6億買下上海世茂置業。
今天雅居樂宣布,將廣州亞運城26.66%股權出售給中海。
除此之外,融創在最近一個月,也將一些文旅資產賣給了華發、首創還有武漢城建這三家國企。
這樣名單讓前不久的一個傳言正逐步變成現實:有9家國企被要求通過收并購項目資產的方式為11家有中高風險的房企提供流動性支持。
對于這個消息,業內的說法莫衷一是。但從最近圈內的這幾宗收購,我們能看出國資的確是在加快出手的速度。
而另一些央國企的動作也讓人浮想聯翩。
招商蛇口擬發行的中期票據當中,有一項用途就是并購:將有不超過15億用于支持產業內協同性較強的企業緩解流動性壓力。
建發股份也緊隨其后,開始并購融資:擬安排4.6億元用于并購2個標的項目公司股權。
種種跡象表明,房地產行業或許會在2022年迎來并購大年,而國資“白衣騎士”的到來,也給等待中的房企帶來新的曙光。
關鍵詞: 第一撥國資“援軍”來了| 財訊60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