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無暴風勁雨時,撥開云霧見月明。對于存在幾十年的家電業線下渠道商來說,接下來又能憑什么活下去?與全國性的零售巨頭們相比,線下渠道商的差異化生存價值又在哪里?
家電線下渠道商們的存活與發展問題,在最近五年以來,每年都會登上家電行業的熱搜榜。原因很簡單,相對于過去很多年前,現在很多線下渠道商的日子并不好過。雖然原有的競爭對手京東、天貓,甚至是蘇寧易購等,如今都在成為線下渠道經銷商們新一輪的戰略合作伙伴。
但對于眾多線下渠道商來說,加盟電商或大連鎖平臺,這只是眾多鄉鎮經銷商活下去的出路之一,并不可能想著借助這些零售平臺的力量,來發展自有的商業體系、鞏固自家的地盤。畢竟,這些零售巨頭們如今開放自有平臺,為線下經銷商賦能的最直接原因,還是希望線下門店可以為線上平臺引流帶客,提升線上平臺的日活量和客流量。最終,還是要讓線下經銷商“為我所用”。
由此對于眾多區域市場的線下渠道商,就是我們過去一直在說的“地頭蛇型”家電代理商和分銷商來說,他們的發展其實早在10年前就開始備受煎熬:一部分除了全面綁定主流的品牌企業,成為他們轉型變革動作的一部分,由代理商變成了代運營商、零售服務商等新零售服務平臺;另一部分則是堅持自我發展的驅動,不斷努力通過面向用戶的服務、體驗等手段苦苦堅守著最后一塊區域市場的深耕細作,但不可避免遭遇“零售規模上不去、零售成本在增加、零售利潤在下滑”等困難。
更多的線下渠道商們,如今不是徹底告別家電零售業務,在其它業務賽道上加速試錯和突破,就是從過去的代理商分銷商們變身成地方性的零售直營商:成為京東、天貓等平臺在多個區域的鄉鎮加盟店。可以說,還在家電零售市場上經營和發展的所有企業們,如今大家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和方向前進:以更短的距離、更高的效率、更全的產品、更好的體驗、更多的手段,貼近市場和用戶。
由此未來,對于所有的家電流通商來說,無論是線上的網店,還是線下的實體店,無論是全國性的零售服務商,還是地方性的經銷商、零售商,都需要直面一個問題:如何更好地貼近市場、貼近用戶,拉近與用戶的關系和心理距離。這個商業道理看似淺顯,但在最近10多年的落地過程中真正能做到、做好的企業,卻是屈指可數。
對于線下渠道商來說,接下來不管時代怎么變、對手怎么變,在家電圈看來:多年以來的生存邏輯很簡單:一手抓住好產品、好品牌,擁有在區域市場上與同行實現差異化競爭的“彈藥”和“貨源”;另一手則是抓住大量的分銷商和零售網點,為他們不斷提供有利潤、有空間的品牌和產品,解決他們的終端促銷推廣和售后服務等綜合性服務方案與能力,真正讓分銷商和零售商們一起賺到錢。
那么面對最近幾年以來家電零售市場出現的商業新巨頭、新零售物種,以及碎片化新走勢,對于線下渠道商這一專業性的群體來說,今后又能憑什么活下去、活出彩?在家電圈看來,道路很清晰、未來很明確。
第一,對于家電流通渠道體系來說,不管以京東、天貓,以及蘇寧易購為代表的零售巨頭們有多么強勢、多么霸道,都不會終結線下渠道商的生存空間和地位。可以說,當前各個區域性的家電渠道商,包括大賣場、大連鎖,以及眾多由代理商轉型而來的代運營商們,其在流通體系中的商業價值至今“無可替代”。特別對于眾多家電企業來說,線下渠道商不只是平衡零售體系的中堅力量,更是家電企業深耕線下市場的戰略支點。所以,不要擔心未來的生存空間,而是要將重心放在眼下的經營策略和出路的探索。
第二,對于家電線下渠道商來說,其生存的空間和價值其實早已明確,那就是立足線下市場、深耕區域用戶,即專業化而不是多元化。真正將營銷、服務、促銷、體驗、交互等多種職能全面打通,最終依靠服務好家電企業,贏得商業客戶信任,捕獲家庭用戶芳心,從而實現自身的做強做精,而不是追求盲目的做大規模。雖然很多線下渠道商們從過去的“躺著賺錢”變成了“跑著賺錢、拼命賺錢、動促賺錢”,但是面對那些全國性的零售巨頭們,他們仍然存在自身的天然性“信任、口碑”等優勢。這種優勢必須要進一步放大,做出特色來。
第三,對于家電消費者來說,特別是越來越年輕的主流消費群體,他們的確習慣于線上網店的隨手購物,但是在品質升級之下他們也開始享受生活,向往線下門店的體驗、分享、互動等購物的趣味和價值。從產業生態的角度,以及用戶個性化和多樣化層面,更需要全國性、區域性、地方性各種形態的零售網點,包括直播賣貨、微店,以及線下的體驗店直營店等等。所以,沒有一種商業形態可以主宰零售市場,同樣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決定一個行業的未來。